导言: 《灵宪》是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写的天文学著作。全文讲述的是天地的命名、天地的结构、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的规律。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内容:


(相关资料图)

一、天地的命名,天地时空原本没有命名,圣贤能者通过仰观俯察对其进行了命名,于是有了清浊之气,阴阳的命名——清气所成的天在外,浊气所成的地在内;天气为阳,地气为阴。

二、宇宙是无限的,浑天体系界定的天地空间是一个有限的时空,所以有“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和“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的阐述。这也就是华夏自古以来的时空观,因为无限的时空是无法进行命名和定义的,只有从无限中确定有限的时空才可以进行命名。

三、月食的成因。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看到它有光亮,是它反射了太阳的光。文中对这一段进行了很形象的描述,太阳的光就像火,变化在外。月亮反光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样,含景。

四、天文星象数目的统计,统计数据在此前没有,在后世也没有这样的数量。今天所承传的天文星数1464颗,仅有《灵宪》记载星数的一半。

五、五星的运动。五星运行有快慢,近天则迟、远天则速。并将五星分为两类:水、金二星,距地近,运动快,附于月,属阴;火、木、土三星,距地远,运动慢,附于日,属阳。

原文:

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之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立度,而皇极有逌建也,枢运有逌稽也。乃建乃稽,斯经天常。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故灵宪作兴。

释义:

远古圣贤的天子,推步天文,确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其本原,探其根本,先确立的是浑天体系,端正仪表,确定出周天度数,因而天地的极心(天极)得以确定,万物生化的根本可以考由。确立和考由,都是纲纪天体变化的常态。圣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心思,全由涉及万民因而心动,因此才有《灵宪》的述论。

原文:

曰: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漠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涬[míng xìng],盖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彁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为庬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太元,盖乃道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

释义:

天地未形成之前是幽清玄静的虚无的状态,天地空间内部空虚,外面无景象。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是天体和先天元气未形成之前的状态,是事物化生的根本。天地刚开始生成,变化未显现分明,气和质地的颜色相同,都是浑浑沌沌的状态,因此《道志》说:“气物浑然一体的混沌体,在天地没形成以前就存在。”气虽然凝结但没有形状,运行虽然有迟速却不能得以进行标识和纲纪,这是元气混沌而形貌未分,是事物生成的主体。主体孕育,有物质形成固定的体态,于是元气开始剖判分离,刚柔得以划分,清浊二气得以确定。清轻的气发散上升为天,重浊的形质下降凝聚成地。天的气为阳,明亮而且运动不止;地体之内的气为阴,幽暗而且相对静止(在地体内部运化)。阳气运行以施布,阴气以和合化育,阴气阳气相互交接和合形成四时的变化,四时的变化形成了天地万物变化无穷。因而在天上有日月星辰运行的悬象,在地上有动植物随时节变化的景象。天有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央九个方位,地有九个区域的划分;天有日月星三辰;地有两极、赤道三形;如此,有了天象可以校订,有了形状可以测度。万物的性情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区别,但把握其根本,明白天地万物莫不被阴阳化生化灭的道理,万物自然可以被标识和纲纪,于是有贤能的人便以此来纲纪、经天纬地。

原文:

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已。将覆其数,用重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义,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释义:

八极(四面八方)的空间,直径是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短减千里,东西广增千里。自地至天,是八极的一半,地的上下亦与天相同。整体进行测量使用的是浑仪,运用的是钩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立竿测影的方法进行实地观测,全都是移动一千里,以日影相差一寸而获得这些数据。超过这些之外的空间,即是不可测知的空间。不可测知的空间被称为宇宙,宇是没有极限空间,它没有空间的极限;宙是没有穷尽的时间,它的两端都没有办法测量。

原文:

天有两仪,以樭道中。其可鷪,枢星是也,谓之北极;在南者不着,故圣人弗之名焉。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有验于物,则人气左羸,形左缭也。天以阳回,地以阴淳。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地致其静,承施候明。天以顺动,不失其中,则四序顺至,寒暑不减,致生有节,故品物用生。地以灵静,作合承天,清化致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

释义:

天有昼夜两仪,以圆形天道圈(赤道)为中腰。可以看到观察的天象附于地上,中枢之星是北极星。在天球南极的天象因看不到,自古贤能的人都没有进行命名。世人所遵循和顺应的方法是九分减去二。天道向左环绕旋转,因而天体向左运行。找一个生活的事物来说明,如人左边的气血比右边的要弱一些,也如同天体运行向左绕行一样。天运行不息禀气以舒光,地相对静止承天以施化。天运行不息不失常,则四时有序的到来,寒暑没有增减,万物生化有规律。地变化以静(变化好似悄无声息),顺承于天以化合万物,万物变化有所形态。

原文:

凡至大莫如天,至厚莫若地。地至质者曰地而已。至多莫若水,水精为汉,汉用于天而无列焉,思次质也。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种为星。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跱,各有逌属。紫宫为皇极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廷。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巿有坐。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神轩辕于中。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鳖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

释义:

天地之间,最大的大不过天,最厚的厚不过地。地因有其形体所以被命名为地。天地间最多的莫过于水,水的精气称为汗,汗在天没有具体可以看到的分布,水需要依附有形质的大地才可以看到。大地有山川以宣气,精气变化上呈现为星辰的运行。星形体显明如地,变化分布错列于天,因所分布的位置不同、所呈现的不同,因而又不同的属性。紫微垣为天极所在的地方,太微垣是五帝的王廷(五帝座位于太微垣),房宿是君主宣明政教的地方,大角有其席位,天市有其朝向。苍龙七宿弯曲于左,白虎占据于右,朱雀展翅腾飞于前,玄武立居于后,轩辕星立居于中央。六畜有所畜养,狼、蝾螈、蜥蜴、鱼、鳖都包含于其中。天象的命名如人间社会一样,在野外象动物,在官府象官员,在人象生活中的事物,于此天象的命名得以完备。

原文:

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耦。其后有冯焉者,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释义:

挂于天空的物象,最大的莫过于太阳和月亮。其直径是周天的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的广大是二百四十二分之一。太阳是阳气的宗主,阳气变化生成飞禽,如三个脚趾的鸟,阳之属类都用单数来表示。月亮是阴气的宗主,阴气变化生成兽,如兔,阴之属类都用双数来表示。文献说,嫦娥的丈夫羿,历经千辛万苦在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仙药。嫦娥在偷吃仙药前心怀忐忑,就去找叫有黄的巫师ト问吉,有黄占得的结果是“大吉大利”,并告知!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娘,她独自前往遥远的西方,在途中要是遇见天星暗,也不用担心不用恐惧,命中注定往后是大大昌盛。”嫦娥听后大为放心,为求成仙而窃服仙药,可没想到因这一念之差的自私,最终却化身为丑陋的蟾蜍。

原文:

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他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日之薄地,其明也。繇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火,方于中天,天地同明。繇明瞻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水。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

释义:

日如火,月如水,火产生光芒于外,水印万物的景象于其中,因而月光的来源是日光所照。月亮本身是不发光,而是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月亮才折射出光。太阳光照到的地方是圆的,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则出现亏缺。众星的光芒被遮挡住,是因为反光。当对着日光时,星星的光亮就会和平时不同,而这个影响星星亮度的是暗虚。在星星亮度微弱的地方,月亮运行到这些位置时就会出现月食。日光微弱的地方,星星就会很明亮。从暗处看光亮,光明没有任何遮蔽,看起来如同火。太阳运行于中天,天地间无处不光明。从明处看黑,暗就会受影响,看起来就如同望水中的景象一样。火光在晚上很明亮,在白天看起来就不明了。月亮运行于黑夜中,跟太阳相同,只是光亮比太阳弱一些。星星则不同,光亮强弱的差别比较大。

原文:

众星列布,其以神着,有五列焉,是为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定占,实司王命。四布于方,为二十八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经次,用告祸福,则天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动,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夫三光同形,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职而宣其明;及其衰,神歇精斁,于是乎有陨星,然则奔星之所坠,至地则石矣。

释义:

众星分布于天空中,显著着一共有五,总共是三十五个星群命名。一居于天球中央,北斗也临居中央,观察北斗变化运行,如同在遵守君王的命令一样,一年运行一周。分布于四方的是二十八宿。太阳月亮运行于天,说明的是历法得以制定的大范围,五星仅次于太阳月亮的运行,呈现是的时节变化的恒长与不同,如此天时的变化可以完全明白了。全天星象,常年亮度比较明的有一百二十四颗星。被命名的星名有三百二十,统领的星数是两千五百颗,这样的一个数据只有华夏人命名了,华夏大地之外的人没有这样的观察和记录。亮度不是很亮的星数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颗。万物变化,全都系命于天地时节的变化,不然天地间生生化化的理出他的头绪来。日月星辰都是一样的形体,如珠玉一样,神守精存,就会有序的运行于天上呈现光亮。如果神失精,星就死亡,死亡的星星会散落于空中,散落于空中落到地上的星体就是陨石。

原文:

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彁,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彁,迫于天也。行彁者觌于东,觌于东属阳,行速者觌于西,觌于西属阴,日与月此配合也。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也。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焉。

释义:

天象变化,常动不静的是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它们都旋转向右运行。五星运行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近天运行的速度慢,远天运行的速度就快。五星运行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逆行,逆行的速度就慢,这都是天地变化的恒常。运行速度慢见于东,见于东属于阳;运行速度快就见于西,见于西属于阴,这样的变化跟太阳和月亮运行相同步。木星、火星、土星出现于早晨,与太阳同步。金星、水星见于黄昏,与月亮同步。这里用三代表阳,二代表阴,是取自天地的变化。

原文:

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故有列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逢、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闲,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妖经星之所,然后吉凶宣周,其祥可尽。

释义:

四方星象(二十八宿)的运行,有其固定的度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天象运行的度数有不同,但依旧是有次序的运行。因而按照时间变化的不同,进行形象的主体命名,叫做老子四星(二十八宿),周伯(周伯星)、王逢(瑞星之一)、芮(瑞星之一),他们都分布于五星运行之间,运行无始无终,周而复始。运行没有行度的是妖星出没的场所,如此整个天象变化的异常和不异常,便可以全然了然于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