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三十四中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数据赋能让成长看得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项目化推进数字化转型。
年轻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活动。
立足课堂,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活动。
市电教馆到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
“同学们,欢迎你们假期归来……”新学期伊始,山东省济南第三十四中学的智慧教室内,老师和学生每人手持一个平板电脑,开启全新学期。
只见老师灵活运用学生抢答、限时作答、答题统计等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学生当堂的学情,并借助数据可视化操作,直观呈现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作为济南市教育局确立的PAD智慧终端创新应用试点基地和济南市首批“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示范校之一,济南三十四中通过“班级试点—以点带面、平板教学—多措并举”的实施路径,利用智慧教与学终端、数据收集分析系统,重点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赋能助力“减负提质”,点燃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给课堂带来无尽可能
“数据赋能的一大好处是精准化的教学。老师再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孔祥兰告诉记者,智慧课堂还进一步推动了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老师可以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布置个性化的练习。
近年来,济南三十四中致力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在实现学校全网络覆盖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数字资源系统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积累了诸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数据信息。
2020年,学校建成满足一个年级需求的10间智慧教室,充分发挥近500台平板电脑的优势作用,形成“PC备课—智慧大屏展示—PAD终端互动”的交互式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与学环境。同时,学校设置数字化应用专职部门——数据支撑与信息化部,专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为学校构建新型教与学需要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交互式数字化教学情境下,学校结合原有‘自主、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框架,进一步探索升级为‘三段六学’教学模式。”学校校长杜海峰介绍,“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六学”即自主预学、自主研学、探究合学、疑难帮学、自主补学、互助扶学,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三段六学”有机衔接,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真正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了师生互动效果,重塑了课堂教学流程,改善了课堂生态。
全新的教学模式之下,课前,教师会通过数据精准掌握学情,变“经验估学情”为“数据诊学情”,充分准备后进行授课,教得更具方向性和目标性,精准施教。课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同处教室又相聚云端,提高了互动效果,结合课前任务,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教学合一”;学生层面,实现个性化学习,课前有针对性预学,避免盲目学习,课中学习内容及形式丰富,提升课堂学习兴趣。课后,老师则通过定向分享的资料、微课,满足不同层次补学需要,减轻学习负担,变“全班同步”为“自主、互助、个性”学习,学得更个性。
“借助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让查漏补缺变得更为精准、高效。”孔祥兰告诉记者,查漏补缺时,他会提前将一张试卷在线发给学生做,学生答题完毕系统可以自动批改并生成数据报告,然后他可以按得分率从低到高排序开始讲解,“实时数据反馈、动态学情分析让精准教学成为可能,学生查漏补缺也能做到科学地有的放矢。”
与孔祥兰一样,在探索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三十四中教师发现,技术赋能课堂,真的带来了无尽的可能。
技术赋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创新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线上教学期间,我们引导教师避免一讲到底,为他们推荐经验做法。例如,巧用授课软件的‘点名’‘抢答’等功能,加强课上互动;要求学生课后上传笔记,教师加强作业批改反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等。”学校副校长高冬梅介绍,针对师生隔空交流不便、不能很好掌握学生学情的痛点,学校创新性地将PAD智慧课堂系统与“腾讯会议”融合,实现了灵动的生生、师生互动。
居家学习期间,借助PAD智慧课堂系统与“腾讯会议”的深度融合,课前,教师会通过智慧课堂系统提前将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为学生课前预学提供资料。课中,采用屏幕共享方式,将电子教材、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与学生共享,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课后,通过系统分享资料、微课等,满足学生补学需要。学生则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的班级群交互功能,实现学习中的实时讨论、交流、分享,产生思维碰撞,极大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各备课组还积极探索线上教学下的‘三段六学’教学模式,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学习。”学校副校长邱丽娟告诉记者,老师们精心选取资源,通过提前分享给学生,为学生课前预学提供资料;课中学习,采用屏幕共享方式,将学习资料与学生共享,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课后,通过系统分享资料、微课、针对性练习等,满足学生补学需要,让线上教学拥有了无尽的可能。
从曾经熟悉的教室,转场至家中的书房;将握在手中的粉笔,变成了鼠标;教学的场景、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教师的初心没有改变。“腾讯会议+智慧课堂”的特色模式成为学校开展线上教学的一大亮点,实现了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的平滑转换,支持学生“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称赞。
应用为王、数据赋能点燃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开展不同内容的信息化应用和数字素养培训活动30余场。同时,通过开展智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探究新思路、新模式,将研究成果再次应用于实践,努力实现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副校长谢照民介绍,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数字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学校发展的软实力,突破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遇到的痛点,数据赋能点燃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记者了解到,在2022年全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学校教师11人获奖,其中5人荣获一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学校教师3人获奖,其中2人获一等奖;学校教师张潇在2022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六届教师活动)中荣获“创新作品”奖(全国一等奖);学校信息化应用案例入选济南市教育局智慧教育应用典型案例。2022年学校申报济南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通过专家评分,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济南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实现了新突破,信息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在2022年第二十三届全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评选中,1名学生荣获一等奖,3名学生荣获二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三十四中教育人深知,推进“双减”落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教育大提质,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治理方式都要发生变化。学校将努力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构建融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评价、教育治理等于一体的智慧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减负与提质增效同时实现,让“德智体美劳”互促共进,让学生减负、学校减负、教师减负和家长减负同步并进,构建极具幸福感、获得感的教育新形态。
“推动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而技术的深度运用,将为教育治理现代化赋予无限可能。”杜海峰表示,学校将坚持“应用为王、数据
赋能”的理念,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史春勇通讯员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