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经开区泾渭新城2023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从主题名“西安‘北跨’ 泾渭当先”可以看出,这座新城在西安北跨中应当起到的“火车头”作用。
(资料图)
事实上,从西安发布“北跨”战略后,这块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的板块,就备受外界关注。
原因很简单:它是“北跨”核心承载区经开区的四大板块之一,也是渭河北岸“起步”最早、产业实力最强、资源条件最优越、区位最核心的区块。
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事件是,2月15日,西安首次举行以“北跨”为主题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就是在泾渭新城举办。
在很多观察者看来,本就作为西安建设工业大走廊的主战场与核心区,泾渭新城率先挑起这个“大梁”,责无旁贷!
崛起
专注“工业项目”的招商优等生
实际上,为了改变西安城市“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获取城市拓展的广大空间,西安很多年前就有“一路向北”的筹划。
1993年,西安经开区在城北一片庄稼地上“白纸作画”,锚定工业立区和进出口贸易,打造西安“外向型经济”的门户。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5月,经开区与高陵共建泾渭新城的前身——泾渭工业园,成为西安“北跨”渭河的首次“试水”。
这种跨区域建设的“飞地”,可谓“吃螃蟹”的本土创新。由高陵主要负责征地拆迁和提供土地,经开区则提供相应资金,并负责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双方取长补短, 以求“双赢”。
泾渭新城的诞生,正逢其时。
彼时,完成改制的陕西汽车集团筹谋大发展,打算在西安找地建设3000亩的新基地,几番考察之后,最终,区位环境良好、土地充裕的泾渭工业园打动了他们。陕汽的重磅入驻,让泾渭工业园迎来“开门红”,也很快吸引来多个重型汽车产业项目,形成了渭北一带的汽车产业集群形态。
此举,让经开区更加坚定了“项目引领”的新城建设方向。
在这种思路下,借着西安城市的“退二进三”(即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退城入园”的战略部署,经开区将越来越多的“重量级”大咖请到了泾渭新城。
比如2006年10月,总投资24.8亿元的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易地搬迁项目开工,同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建设的我国最大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投产……
2012年8月,西安设立渭北工业区,明确以经开区、航空基地、临潼区为建设主体,全面启动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阎良航空工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建设。
这种宏观规划,使得作为高陵组团产业核心的泾渭新城如虎添翼,开启了新一波的发展热潮。
“北跨”火车头
陕西“智造”规模最大的资源整合平台
二十年磨一剑
今天风华正茂的泾渭新城,已建成陕西省先进制造业规模最大、工业特色最突出的资源整合平台,成为西安“北跨”的最坚实支点。
其产业实力有多强?可分为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以陕重汽、康明斯为代表的商用汽车和以吉利汽车等为代表的乘用汽车,组成的汽车产业集群。特别要强调的是,目前,其已形成了年产60万辆的产能,产值约占全市的31%,是陕西、西安汽车制造业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以西北有色院及其核心企业西部超导、西部材料,以及隆基乐叶光伏、辰安电气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
以中钢西重、中交西筑、陕煤重工、北方光电集团、西北工业集团、特能集团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而从这两年数据看,泾渭新城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到整个渭北区域的45%,已是引领渭北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
其产业集群引发的集聚效应、关联效应,愈发凸显。
仅以2022年计,泾渭新城赴长三角等地区招商引资,举办6场招商活动,引进落户泾渭新城的产业项目28个。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生产,确保西部超导等8个项目如期开工,陕汽扩能一期等5个项目提前竣工投产,项目投资进度、开工率创造了近年之最。
泾渭新城业已建成全市最具发展活力、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等,还建设有陕汽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联盟及西部钛业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基地等,多个创新技术研发平台。
卓著的发展成绩,证明了产业先行、工业立区的科学性,而从诸多企业来到泾渭新城,也焕发巨大生机的一桩桩生动案例来看,更证明了西安“北跨”的前瞻性。就此来说,泾渭新城的宝贵建设经验,将能为西安打造“双中心”“北跨”科创走廊,建设创新引领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提供镜鉴。
建设新城
探索“产城融合”的未来都市
2023,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既是西安全面开启北跨战略的元年,也是经开区建区30周年。作为北跨“尖兵”的泾渭新城,也迎来城市焕新的关键时刻。
除过泾渭新城在渭北板块首屈一指的工业实力,从区位看,其发展利好也可谓空前:东临渭北新城、西接泾河新城,是西安拥河发展的“中心区域”。总规划面积58.3平方公里,亦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承载和空间支撑。
依据《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空间规划纲要》等系列实施方案,其明确一系列近期目标:要到2025年——率先打造渭河南北和渭河区域东西向立体化、高质量交通网络;实现区域经济总量较2020年增长50%,将渭河两岸和渭北区域打造成交通高效便捷、生态宜居宜业、功能配套齐全、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和新型城镇化的西安典范。
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栋介绍:广义上的北跨,是引导全市的经济要素、人口有序地向北形成新的集聚,为城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此外,西安“北跨”,也是加快完善“北跨”区域综合承载力,壮大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能级,有效促进西咸、西渭、西铜同城化,为促进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高质量发展等,贡献西安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再看泾渭新城,如果说过去的建设,解决了新城拔地而起、产业集群汇聚的“立身”问题,今天则迫切需要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城市新形态跃进。
崭新的泾渭新城,应当成为构建“北跨”发展空间新格局、构建“北跨”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北跨”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点,成为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开放合作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方式的“先行军”。
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已在快马加鞭、加速完善。
交通方面:地铁十号线一期在建,预计2024年底通车运营;去年编制《泾渭新城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报告》,已完成纬二路等5条市政道路建设,协调推进西铜路互通式立交、北辰大道连接线、泾高南路、泾高北路等“两横两纵”外联道路前期工作,路网建设全面进入快车道……
教育方面: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增加学位3358个,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以及推进“名校+”教育联合体,正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布局合理、质量均衡,构建均衡优质发展的新格局。截至目前,泾渭新城已建成中小学12所,其中,经开三中由西安中学教师团队管理,成功创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经开第二小学、经开第十九小由经开第一学校教师团队管理,二小已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
其他配套方面:医疗保障领域,泾渭新城区域首家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占地170亩,总投资约为23.4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8.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500张,预计近期院区部分诊室试运营;供电供水领域,高工三330KV变电站、西部超导110KV变电站及供水、热力等配套设施也在加紧推进。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这样展望西安城北的前景,“城市的本质是人,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北跨战略下,经开区正经历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重要蜕变,“都市新中心”的实施将为人们引领全新生活方式,“它一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将成为西安门户与城市发展的心脏。”
面向未来,泾渭新城有关负责人表示,泾渭新城下一步要重点做到“四个跨越提升”。一是要在推动产业能级上跨越提升,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二是要在推动项目建设上跨越提升,精准招引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提升项目质效,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要在拓展承载空间上跨越提升,加快城市更新、加强规划引领,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四是要在推动园区建设上跨越提升,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强化公共资源供给、扎实做好精细化管理,争创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届时,一个更具人气,叠加渭北工业大走廊和科创之力的泾渭新城,将建成产城融合的未来都市样板,助力经开、助力西安,站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西部省份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时代前沿。